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第1章  绪论:围绕“棉布”研究的论争
1.1问题的缘起
1.2学术史回顾---对“棉布研究”的再批判
1.3对“华北”界定及相关说明
1.4本论文的分析思路及框架结构
第2章 开埠通商 洋布输入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加剧
2.1开埠通商前的华北棉布市场
2.1.1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与家庭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2.1.2棉布商品率的提高与市场交易量扩大
2.1.3华北棉布和江南土布在华北市场的竞争
2.1.4开埠通商前华北棉布市场的评价及其变动因素的分析
2.2开埠通商后的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2.2.1华北商品棉布生产的分化
2.2.2华北棉布市场商品结构的变化
2.2.3华北棉布市场体系变迁
2.2.4市场商品总量 流通量增加与市场波动较大
2.2.5棉布市场价格结构变动趋势
2.2.6商品运输方式转变
2.2.7华北市场棉布消费群体的分化
2.3结语
第3章  近代华北棉布市场变动的内在因素
3.1人口变迁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3.1.1总人口数目巨大与市场总需求增加
3.1.2人口迁徙与棉布市场需求增加
3.1.3人口压力与商品化植棉业和手工棉布生产的发展
3.2近代工矿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华北棉布市场结构变动
3.2.1市场空间结构变化
3.2.2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城市在整个棉布市场中居关键地位
3.3 “粮棉”价格波动与棉布市场变动
3.3.1近代华北市场以“粮棉”为核心的商品结构
3.3.2 “粮棉”商品的价格波动与棉布市场需求变动
3.3.3 “棉”价升降受“粮”价变动影响
3.4 “银根松紧”与华北棉布市场的变动
3.4.1 “银根松紧”对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3.4.2棉布市场“银根松紧”变化的主要原因
3.4.3 “银根松紧”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3.5战争灾荒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3.6结语
第4章  厂商经营行为变化与棉布市场变动
4.1华北市场上的棉布厂商
4.1.1华北市场上棉布厂商的构成
4.2棉布厂商的资本类型及其经营制度演变
4.2.1布商资本类型演变
4.2.2棉布生产厂商资本类型演变
4.2.3资本构成变化与厂商经营制度嬗变
4.3布商经营行为嬗变与棉布市场变动
4.3.1布商大量采购并推销洋布
4.3.2布商与棉布市场的拓展
4.3.3本土布商营销理念演变与市场变动
4.3.4布商劣行与棉布市场变动
4.4中外布商竞争与合作关系演变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4.4.1洋商间市场竞争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
4.4.2中外商人间的市场竞争与合作
4.5竞争视野下的三十年代民族纺织业危机与棉布市场变动
4.6抵货运动与华北棉布市场的变动——以抵制日货为侧重兼及棉纺织业危机
4.6.1近代华北抵制外货运动的起因
4.6.2抵货运动与华北棉布市场的变动
4.6.3对抵货运动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的另类表现形式
4.6.4 抵货运动与华北棉布市场变动之关系再评价
4.7结语
第5章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与棉布市场变动
5.1开埠通商前华北棉布市场变动的制度环境分析
5.1.1公共产品层面
5.1.2具体实践层面
5.2不平等条约与近代华北棉布市场制度体系剧变
5.2.1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传统市场的制度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5.2.2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结构性调整
5.3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与近代华北棉布市场制度体系之重建
5.3.1设立相关职能机构
5.3.2重构市场的近代化法制体系
5.3.3政府重建市场金融(货币)制度体系的努力
5.4政府引导或推动棉布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
5.4.1政府通过奖励政策引导棉纺织产业发展
5.4.2通过税收减免促进国内棉织品的销售
5.4.3政府拨官款兴办或资助棉布业
5.4.4政府法规明确提倡服用国货 禁用洋货,直接干预棉布市场
5.4.5政府推动棉花种植
5.5 政府政策调整与棉布市场变动之关系余论:以税收政策为中心
5.6结束语
第6章  余论:多元变动因素与近代华北棉布市场发展模式转型的结构性困境
6.1多元变动因素与华北棉布市场发展模式转型
6.2多元变动因素与华北棉布市场发展模式转型的结构性困境
6.3多元变动因素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自我调适的结构性困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表2—1:开埠通商前后江南土布主要品种
表2—2:江南主要市镇棉布生产和销售状况统计
表2—3:开埠通商前后华北棉布主要名品统计
表2—4:华北开埠通商前向商品化生产过渡的棉布产区
表2—5:开埠通商前华北不产棉布地区统计
表2—6:方志中,洋布输入后,手工棉布生产改良情况统计
表2—7:洋布输入后,方志中棉布工场(工厂)经营情况统计
表2—8:华北棉布(土布)的主要产地 品种统计
表2—9:日本人统计华北市场主要洋纱 洋布品种
表2—10:海关华北洋布进口种类统计
表2—11:洋布输入前后华北手织布生产 销售状况变化统计(不包括在本境内销售)
表2—12:华北各关直接进口来源地别棉布价值 (1913—1935)
表2—13:方志中华北地区土 洋布价格统计
表2—14:天津海关常关货物运至内地之运输量统计 
表2—15:潍县土布通过胶济铁路外运量统计(1929—1935)
表2—16:华北地方志中洋布输入后,棉布消费人群变化统计

表3—1:近代华北城市人口资料略表 
表3—2:冀鲁豫农民离村去处所占百分比
表3—3:天津手艺工人与裕元纱厂工人各类支出之分配
表3—4:河北盐山县每作物亩与每“等全年人”收入比较表
表3—5:1927—1930年天津各类工人平均日实际工资(工资数额已按生活费指数折成十五年之购买力)
表3—6:裕元纱厂工人与天津手艺工人家庭收支之比较
表3—7:1927年份天津劳动者每日工资表
表3—8:1912—1937年内地人口迁移东北三省之统计
表3—9:河北完县家庭工业产品统计表中与棉纺织相关者(民国十九年建设局调查)
表3—10:河北南皮县工商制造产量及年值统计中与棉纺织相关者
表3—11:天津1891—1927年棉花流转数量各年平均数
表3—12:棉花 小麦每亩收支情况比较(山西临汾)
表3—13:华北七种农作物批发物价指数表(1913年=100)
表3—14:华北产棉县与产粮县土地使用情况
表3—15:天津 青岛华商纱厂纱锭在全国的比重统计(1890---1936)
表3—16:开埠通商前后华北集市商品交易物资统计
表3—17:华北部分县市粮棉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统计
表3—18:清代银 钱比价
表3—19:银根松紧与津海关洋布交易变化情况统计
表3—20:1902 1903年津海关主要进口洋布 棉纱比较表
表3—21:津海关金银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
表3—22:战争与灾荒与天津关进口棉布变动统计

表4—1:商人类型划分
表4—2:山西开办的工矿企业中与棉布业相关者
表4—3:北京织布工厂的设立情况表
表4—4:天津织布工厂的设立情况表
表4—5:竹竿巷四大著名棉布 棉纱店(号)
表4—6:竹竿巷其余二十四家纱布庄统计
表4—7:1931年,天津纱厂统计
表4—8:河北成安县乡绅投资兴办织布厂统计
表4—9:河南武安县县外贸易一览表
表4—10:1932年高阳织布区手织户经营形式分类表
表4—11:瑞蚨祥本银账(民国二十九年清算民国二十八年大账)
表4—12:北平特别市工商业调查表 
表4—13:瑞蚨祥的开交(支) 年纳捐税状况调查表
表4—14:高阳土布区包买商生产形式的发展(1912—1920年)
表4—15:股份制公司与合伙制企业资本 设备 产能比较
表4—16:张北县大宗物质输入表中与棉布相关者
表4—17:潍县金融机关一览表
表4—18:1865年天津口岸与其他主要口岸进口棉布数量比
表4—19:大阪山东商人开设商号一览(截至1910年)
表4—20:河北良乡县全境商业调查表 (有关棉布业部分)(1923年)  
表4—21:河北完县城关上户统计
表4—22:1930年河北完县输出输入物资统计(土 洋布部份)(1930年建设局调查)
表4—23:列强在华棉纺织业的投资(与华北相关部分)(1890—1932)
表4—24:上海 青岛 天津日资纺织业比较(1925—1937)
表4—25:天津纱厂调查
表4—26:山东日商与华商纱厂增长指数
表4—27:山东中日纱厂生产规模比较(1935)
表4—28:山东中日纱厂棉纱产量比较(1930—1934)
表4—29:青岛日本纺织业投资概况(1937)  
表4—30:1932年高阳布匹销售区域分布情况统计
表4—31:全国纱厂半年间停工锭数及全工开动率
表4—32:三十年代危机期间各年下半年六个月的停工周期数与全工开动率
表4—33:各籍纱厂外销棉纱平均支数
表4—34:纱厂附设织厂外销棉布品质分配及各籍商所占之百分数
表4—35:各籍纱厂机器设备之增加率
表4—36:1931年河北省的工农业输出入统计
表4—37:全国纱厂纱布销量分国百分比
表4—38:各籍纱厂外销棉纱平均支数
表4—39:全国各籍纱厂外销棉纱支数分配百分比

表5—1:1843年协定关税前后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水准
表5—2:1868年进口本色市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
表5—3:各类棉布历年平均进口税率
表5—4:周学熙用官款经营事业中与棉纺织相关者
表5—5:周学熙以官款拨助的民营企业中与棉纺织业相关者
表5—6:1904—1910年直隶各属传习工场概况(地方工艺局中与棉纺织业相关且艺徒在10人及以上者)
表5—7:近代华北主要棉产区棉花种植面积 产量及产额统计(1914—1937)
表5—8 :河南卫辉华新厂1922—1936年资本纯益率统计%
表5—9:道光年间济南府属16州县商税统计
表5—10:河北 山东地租形式数据
表5—11 :裁厘统税后棉纱税率变动统计


图2-1:1863—1910年天津 烟台口岸粗斜纹布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2:1863—1910年天津 烟台口岸印花布布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3:1863—1910年天津 烟台口岸标布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4:1863—1910年天津 烟台口岸细斜纹布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5: 1899—1919年胶州关本色粗细布 粗斜纹布 细斜纹布 标布 印花布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6: 1863--1896年天津口岸素羽绫 哔叽 camlet(毛织羽纱) 小呢进口数量变动趋势比较
图2—7:1921—1931年进口本色市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进口价格 胶州关进口价格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2—8:1921—1931天津海关土布进口价格变动趋势
图2—9:1921—1931年进口棉纱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价格 胶州关价格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2—10:1921--1931年进口染色粗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进口价格 胶州关进口价格变动趋势比较
图2—11:1921--1931年进口漂白市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进口价格 胶州关进口价格变动趋势
图2—12:1921--1931年进口漂白洋标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价格 胶州关价格变动趋势比较
图2—13: 1921--1931年间进口漂泊或染色洋纱(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进口价格 胶州关进口价格变动趋势比较
图2—14: 1921--1931年进口印花布全国平均价格 天津关进口价格 胶州关进口价格变动趋势比较

图3—1: 1913--1937年天津批发物价指数食品类 纺织品类及物价总指数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3—2:1913—1936年天津批发物价指数农产品类 制造品类及物价总指数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3—3:1800--1836年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指数变动趋势
图3—4:1888--1931年中国银购买力汇价变动趋势
图3—5: 1867--1931年中国 美国 英国金购买力指数变动趋势分析
图3—6: 1867--1931年中国 美国 英国银购买力指数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3—7: 1867--1931年中国 英国 美国银价指数变动趋势分析
图3—8: 1867--1931年伦敦标准银价指数 纽约银价指数与中国进出口物价指数变动趋势分析
图3—9: 1867--1931年中国银价指数 进出口物价指数 金购买力指数 银购买力指数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3—10: 1867--1931年伦敦批发物价指数 纽约批发物价指数 中国进出口物价指数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1:华北各关进口棉布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2:华北各关进口英美棉布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3:棉布市场的流转环节
图4—4:1913--1931华北市场与全国市场直接进口洋纱数量之增减百分率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5:1913--1931年华北市场与全国市场进口棉布增减百分率变动趋势比较
图4—6: 1897--1936在华中外纱厂纱锭(%)变动趋势比较
图4—7:1897--1936年在华中外纱厂布机(%)变动趋势比较
图4—8:1922--1936中国纱厂资本纯益率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9:1922--1936年华新集团纱厂资本纯益率与全国纱厂平均资本纯益率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10:1922--1936年华北市场口岸地区纱厂与内地纱厂资本纯益率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图4—11:甲午战争前中国进口棉布价格变动趋势
图4—12: 1921--1931年进口印花市布价格变动趋势
图4—13: 1932--1937年中国进口印花市布价格变动趋势

  返回首页